=北斗
图、脑洞和没什么意义的唠叨。
近期在子博搞银英和WT
【企划】
/脑洞/
付费委托开放中,mhs同名。
委托作品仅作展示,请不要使用/二次上传。同人稿件的取向和理解、内容idea大多源于委托方(发布时会标注),我不一定了解原作。

随便扯扯

这篇是真的瞎扯。听了个念稿的讲座,非常理论长篇大论我还睡了两觉……不过get了一些可以思考的点,虽然各方面各种意义上我都还差很多,姑且扯两句,又碎又乱(。

……另外刚刚和人说过一遍所以现在忘了80%的内容,努力回忆一下(。

1)媒介和限制

听到“现代艺术渐渐往具现化的方向发展”这个观点。

我觉得也不一定,主要因为科技发展→可以使用的表现形式和载体越来越多。我个人而言,比起亲临现场才能感受到的作品,更倾向创作可以一直保存不会改变的作品。虽然必须现场看的作品很令人感动但作为控制狂(……)还是希望能100%的传达我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(而不会有不确定因素/产生意外)……当然自己去观看的话的确能感受到那种只有一次不会重复的感动,还有表演的偶然性的美。类比一下就是舞台剧和电影。前者也类似剧本,会因不同表演者不同的诠释而改变,也可能被改编。

扯一句,与电影相比动画更能满足控制狂(。

然后平面的东西。印刷品要考虑纸啊装帧啊会有不同的效果和观赏体验;电子的作品相比有原稿的东西更永存,但同时后者也有自己的优势,比如油画有些部分堆积的颜料,还有大小,有些画转印到画册上原作的一些感受就无法传达到了。讲座里讲到一张油画,出现了窗户,内容是在窗户这一侧有人,同时也能看到窗户另一侧的景象,这张画有趣的点在于窗户这侧的人大小和真人几乎一样,所以会有在看窗外,而不是在看画中的窗外的错觉?(从亲临感的角度考虑我想到比利林恩120帧,真的是发生在眼前,这个也要和想表达的内容一起考虑)电子作品打印也可以做到这个,但创作的时候主观感受还是有所不同吧……

2)框

讲座主要是讲理论,还有画面中的象征意义啊隐喻啊这些,暂时不谈因为我当时满脑子都是“画的厉害了在画里埋梗以后有一群人研究你的梗而不用你一一解释”(……

讲到一个打破框的发展历程(?)吧我没太仔细听而且这段睡了不少(……)结构上的画中画(窗户、镜子、门、画);在画里画了画框;画里的画框里的人爬出画里的画框;画了个画框的背面;画了画画像的现场,近景是画架背面看不到画家,而远处的镜子映着画家作画……这个挺有趣的想要试试玩玩,想玩镜子和影子((

想到画面的分割,视角,运动与静止,空间,视错觉,给观众营造的幻觉……这段我忘了想过什么以后再说(。

另外“电影镜头是门还是窗”←阅片太少以后再想。目前我倾向于窗。


我个人喜欢有表达的作品,自己在画画的时候也一直会注意这个,不过目前还只是“呈现一个瞬间&某种情绪”的程度,主观的东西和想法远远不够(。)当然随性自由大胆也很重要不过这三点我都非常不擅长只能努努力……(

想要多思考一下平面的优势以及绘画行为的目的和意义……如果是表达,表达中“我”所占的比例是怎样?要主观到什么程度?要表达什么?表达之外还能有什么?

最后就……还是要少画爽图!多看展!多看书!拓宽审美((((

评论
热度(2)
© HoKUUUUUUUto | Powered by LOFTER
回到顶部 ∧